登录 手机阅读
  • 花生阅读App

第六章 天道酬勤,千年不变

  • 小说:做公司最需要的人
  • 作者:做公司最需要的人
  • 字数:325274
  • 更新时间:2021-10-09 18:41:43

不经历风雨的磨炼,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勤奋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那些将勤奋奉为金科玉律的人们,将使人类因他们的工作而受益。再也没有什么比做事拖拖拉拉更能阻碍一个人成功的了——它会分散一个人的精力、磨灭一个人的雄心,使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主动地去主宰自己的生活。

勤奋是成功的信使世界上到处是一些看来就要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并且应该成为这样或那样非凡的人物——但是,他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英雄,原因何在呢?

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付出与成功相对应的代价。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但不希望越过艰难的梯级;他们渴望赢得胜利,但不希望参加战斗;他们希望一切都一帆风顺,而不愿意遭遇任何阻力。

在工作中提升自己,要把握一个“勤”字。中国有句古话:天道酬勤。西方也有类似的谚语:勤奋是成功降临到每个人身上的信使。勤奋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那些将勤奋奉为金科玉律的人们,将使人类因他们的工作而受益。

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15岁时即中断学业,到香港“周大福珠宝行”当学徒。临行前,母亲叮嘱他:干活勤快,遵守规矩,勤动手,多动脑。郑裕彤牢记母亲的教诲,干活勤快又机灵。他处处留意,看老板和同事如何做好经营管理,还在业余时间观察别的商家如何营业。

一次,他去别家珠宝店观察人家的经营之道,不料回来时遇上堵车迟到了。老板发现后,问他何故迟到。他便据实相告。老板不相信一个小学徒还有这份心,就问:“你说说,你看出了什么名堂?”

郑裕彤不慌不忙地说:“我看人家做生意,比我们要精明。客人只要一进店,伙计们总是笑脸相迎,有问必答。无论生意大小,一概客客气气;就是只看不买,也笑迎笑送。我觉得,这种待客的礼貌周到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店铺的门面也一定要装饰得像模像样,与贵重的珠宝相配。我看人家把钻石放在紫色的丝绒布上,光亮动人,让人看起来格外动心……”

郑裕彤侃侃而谈,周老板暗暗动心。他预感此子必成大器,便有意培养他。郑裕彤成年后,颇受周老板器重,周老板便将女儿嫁给他,后来干脆将生意全交给他打理。

郑裕彤接手生意后,经过一番苦心经营,“周大福珠宝行”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珠宝公司,每年进口的钻石数占全香港的30%。之后,郑裕彤又投资房地产业,成为香港几大房地产大亨之一。

应该说,勤奋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相反,惰性倒是人类潜意识中共有的。惰性是往往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一帆风顺的时候你也许看不到它,而当你碰到困难,身体疲惫,精神萎靡不振时,它就会恶魔一样吞噬你的耐力,阻碍你走向成功。

当你身心疲惫时,你会觉得连动一个小指头都很吃力,可是靠着坚强的耐心,活动的速度也会加快,最终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了,这就是克服惰性的耐力带给你的成功!

有人问寺院里的一位大师:“为什么念佛要敲木鱼?”

师说:“名为敲鱼,实则敲人。”“为什么不敲鸡呀、羊呀,偏偏敲鱼呢?”

大师笑着说:“鱼儿是世间最勤快的动物,整日睁着眼,四处游动。这么勤快的鱼儿尚且要时时敲打,何况懒惰的人呢?”

没有人能打败自己,除了你自己。有人说,能战胜别人的人是英雄,能战胜自己的人是圣人,看来是英雄好当圣人难做。有好多人对自己的惰性无可奈何,最终一事无成。

所以,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放任自己无所事事地打发时光,不要让惰性爬出来咬噬我们的斗志。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境,都要迫使自己去努力工作。

【公司物语】

一个人在工作上的惰性,最初的症状之一就是他的理想与抱负在不知不觉中日渐褪色与萎缩。对于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要养成时刻检视自己的抱负的习惯,并永远保持高昂的斗志。

勤不仅仅是能“补拙”刀子不快,只要勤磨也不怕。“勤能补拙”是一句老话,可惜从学校毕业进入了社会,这句话就不一定能常听到了。

能承认自己有些“拙”的人不会太多,能在进入社会之初即体会到自己“拙”的人更少。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也是个干将,也都相信自己接受社会几年的磨炼后,便可一飞冲天。但能在短短几年即一飞冲天的人能有几个呢?有的飞不起来,有的刚展翅就摔了下来,能真正飞起来的实在是少数中的少数。为什么呢?大多是因为社会磨炼不够,能力不足。

所谓的“能力”包括了专业的知识、长远的规划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并不是三两天就可培养起来的,但只要“勤”,就能很有效地提升你的能力。

“勤”就是勤学,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一个机会也不放弃地学习,不但需要自己去钻研,也需要向有经验的人请教。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按计划行事,将自己的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勤而不舍。如果你本身能力已在一般人水准之上,学习能力又很强,那么你的“勤”将使你很快地在团体中发出亮光,为人所注意。

另外一种“能力不足”的人是真的能力不足,也就是说,先天资质不如他人,学习能力也比别人差,这种人要和别人一较长短是辛苦的。这种人首先应在平时的自我反省中认清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我膨胀,迷失了自己。如果认识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那么为了生存与发展,也只有“勤”能补救,若还每天痴心妄想,不要说一飞冲天,可能连个饭碗都保不住哩!

对能力真的不足的人来说,“勤”便是付出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不怕苦不怕难地学,兢兢业业地学,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龟兔赛跑中的胜利者。

看来“勤”并不只是为了补拙,还能够为自己带来很多好处。

塑造敬业的形象。当其他人浑水摸鱼时,你的敬业精神会成为旁人眼光的焦点,认为你是值得敬佩的。

容易获得老板的信任。当老板的喜欢用勤奋的人,因为这样他比较可以放心。如果你的能力是真不足,但因为勤,老板还是会给予合适的机会。

香港彭年酒店的创办者余彭年,是一个身家数十亿的大富豪。他祖籍湖南,自幼家贫,于20世纪40年代初来到香港讨生活。战乱时期,他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加上他根本就不懂英文,又听不懂粤语,找工作非常困难。几经波折,他才在一家公司找到一份勤杂工的工作。扫地、洗厕所之类的活又累又脏暂且不说,薪水还很低。

不过,余彭年却干得兢兢业业。勤杂工们本来是双休,但余彭年发现周六周日常有人来公司加班,没有人打扫卫生的话会让公司形象不佳。于是,在双休日,他也主动加班,一人去公司打扫卫生。

勤杂工的薪水很低,又没有加班费,其他的勤杂工说他傻,好心劝他:“你就是干活干得累死,老板也不会多给你一分钱,何必呢?”余彭年听了只是笑笑,不说什么,仍然将这份额外的工作做得一丝不苟。

就这样一直干了半年,直到有一个星期天,公司的老板发现了这个自动加班的勤杂工,感到非常惊讶。当老板了解到余彭年每个周末都如此时,更是大吃一惊。第二天,老板就找他谈话,随后提升他为办公室的一名员工。而余彭年也没有辜负老板,他加倍努力地工作,并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老板很欣赏勤奋的余彭年,就不断地提升他,最后将他升到了公司总经理的职位上。

几年之后,余彭年向老板提出辞职,说自己想出去做生意。老板欣然同意,并投资入股了他的公司。从此,余彭年开始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地产界、酒店界闯出一片新天地。最终,这位从勤杂工干起的穷小子,创办了香港著名的彭年酒店,身价高达数十亿亿港币。

不要只看到了别人的成功,更要看到别人为什么成功。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伟人们之所以到达并保持着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在夜里辛苦地往上攀爬。”余彭年的成功可以说是一种最高的回报,但是他的这种回报是建立在他超于他人的勤奋的基础之上。

【公司物语】

爱因斯坦说:“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勤奋。”而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工作上了。”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要想收获更多,只有勤劳地付出更多。

多做永远不吃亏很多时候,我们会对某种现象总觉得难以理解:为什么做同样工作的人,看起来能力相差不大,为什么取得的成就却如此大呢?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成功的那一位总是做得多一点。很多员工会认为为公司多做些事很吃亏,但是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便会发现,多做永远不会吃亏。

一个成功的推销员曾用一句话总结他的经验:“你要想比别人优秀,就必须坚持每天比别人多访问五个客户。”比别人多做一点,这种积极主动的行为,常常可以给一个人带来更多机会,也能使人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张杰和刘辉在一家公司工作,可是他们的差距却非常大,张杰已经从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升为科长,而刘辉在原来的岗位上依然业绩平平,甚至在走下坡路,这是什么原因呢?

他们两个人当年同时到这家公司应聘做业务员,工作之初,他们都体会到了销售的艰辛,曾经一度打过退堂鼓,没有了信心,可是又一想,如果不做这份工作,暂时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出路,于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张杰想,既然做了这一行,就要好好做,否则就失去做这份工作的意义了。于是,他十分努力,起早贪黑,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要努力去尝试。有时,即使自己费尽口舌,也一件产品都没有推销出去。每当他拖着疲惫的双腿走回家的时候,在路上看见那些蹬三轮车的人那么辛苦地蹬车的样子,他就想,如果自己不努力,将来有一天自己连蹬三轮车的人都不如。他想,只要自己努力一些,早晚有一天能干出点成绩来的。

于是张杰给自己做了一套完整的推销计划书,每天不管多累,都要绞尽脑汁想第二天要去拜访的客户的名单。他想,首先要从亲朋好友那里打开突破口,然后逐渐再找陌生的客户,这样做会容易一些。

计划书做好了,每天他都按照这个计划书去执行,果然有了很大的起色。慢慢地,他的推销经验越来越丰富了。因为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客户关系,他的业绩十分平稳,而且稳中有升。不久,他的业绩列为公司的榜首,荣登销售冠军的宝座。领导非常赏识他,把他提拔为推销科长。由于不断努力,他的事业如今蒸蒸日上,终于踏上了成功之路。

而刘辉在工作上却十分消极,他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毫无热情可言,只要能推销出去一点东西,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他就知足了,他不想那么努力,那么拼命。

他常说:“我可吃不了那个苦,多累呀!何必要做拼命三郎呢?”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懒惰的思想,在工作上他从不努力。他也羡慕人家升官发财,可是自己又做了多少呢?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所以只能落于人后。

从张杰和刘辉的经历可以看出,一个人只有主动地工作,主动地多做一些,最终才能有所收获。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比失败者多做了一些。

对一个人来说,做事是否积极主动,常常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在职场中,只要我们具备一种积极主动做事的心态,每天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这样告诉他的员工:不要怕多做事,你做的事情越多,你在企业中就越重要,你的地位就会越来越高。

在一家手机公司研发部工作的查理最近一直比较郁闷,同事见他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开玩笑地说:“查理先生什么地方都好,就是太不知足了,作为咱们研发部门,只要完成公司下达的研发任务就可以了,这样薪水就比生产和销售的都多,应该高兴才是!”

另一个同事也说:“研发方面,查理是专家,应付公司分下来的任务绰绰有余,为什么还整天思虑重重的样子?”

查理说:“我不是因为薪水和任务是否能完成,而是觉得我们这样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除了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就什么都不做了,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们能不能主动地做一些工作,给公司拿出一些新颖的创意来呢?”

尽管同事们都觉这家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开发商,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因市场竞争的激烈而被挤掉,查理还是暗下决心,要在完成公司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工作,让他们公司的手机在自己的研发下有一个飞跃。

不久,查理就研发出一款集音乐、视频观看、录像摄像于一体的多媒体手机,并且在市场上反响非常好。主管对查理的积极主动很是赏识,不久,查理就升为研发部的总监助理。

俗话说“能者多劳”。一个人做的多少,从另一方面来说,真的可以体现出能力的高低。当今社会不断发展,作为公司的员工,你的工作范围也应不停地扩大。不要逃避责任,少说或不说“这不是我应该做的事”,因为,如果你为公司多出一分力,那么你就多了一分发展的空间。如果你想取得一定的成绩,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比别人做得更多。

【公司物语】

有句老话叫“吃亏是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这里所谓的“吃亏”就是一种奉献精神。我们知道,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你奉献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

不做“拖拉机”看似忙碌了一天,但是看不到多少成绩;手里的工作能拖则拖,但心里又担心不能及时完成工作而遭受领导批评;明明有一堆工作要做,却总想上上网、聊聊天……

工作拖拉、时间观念不强、不能集中精力,这种习惯被称为“拖沓症”,又被叫作“拖拉机”。这种不良工作习惯已经成为很多上班族的隐忧,不仅影响职场人士事业的发展,甚至还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拖拉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告别“拖拉机”?

24岁的李娟做事总是慢半拍,一般员工用一天完成的工作量,她经常需要两天。一次,她的主管安排她完成一项统计工作,要求一天内完成,下午下班时,发现她只写了一半。

主管急着要统计资料,便要求李娟加班完成。他在办公室里等。没想到一个小时后,主管便拿到了所需要的统计表格。第二天起,主管细细观察李娟的做事方式,发现她工作时不是翻翻抽屉,就是上网看看微博、浏览各大网站的热门帖子,或者打个电话,要不就拿着小镜子化妆,有时还悄悄在走廊里遛个弯儿。

李娟私下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恼,她说:“看着工作任务就心烦,能拖一秒是一秒,总感觉自己很忙,但其实没有可忙之处,期限到来前,心里虽然很焦虑,却总想‘再等一下’。”

类似李娟这样的职场“拖拉机”,广泛存在于职场中的每个角落,特别是那些用电脑办公的白领。上班打开电脑之后,第一件事是上自己喜欢的网站去看看,顺便打开QQ。男的喜欢看新闻,兴致来了还要评论几句。女的爱逛网店,看上中意的免不了讨价还价再下单。微博的兴起,更是让众多白领趋之若鹜……经常是工作还没开始,时间已近中午了。中午饭一吃,小憩片刻,一点半了,此时再开工,其工作成效可想而知。

除了“电脑族”是“拖拉机”的高发人群,在其他各行各业中还有不少有拖沓毛病的人。很多人看到工作任务就心烦,能拖一秒是一秒。还有人总感觉自己很忙,其实没有可忙之处,期限到来前,心里虽然很焦虑,但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外界稍有干扰,注意力马上转移到了工作以外的地方。

究其原因,职场“拖拉机”的形成与压力有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心理问题,混杂着内疚、焦躁、逃避等种种复杂情绪。容易犯职场“拖拉机”的职场人主要有两种,这两种人是两种极端。

第一种人属于“逃避型”。这种人面对压力时缺乏自信,容易产生逃避心理。他们的特点是面对工作任务时常感到心烦,明明知道时间紧迫,但又不想马上开始工作,总是以各种理由或借口,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心情马上得到放松,但是一拿起工作,心情又马上变坏。直到工作的最后期限,才硬着头皮开始工作。最终,工作干得紧紧张张,工作完成的质量也不是很好。如此反复,使得自己的自信心更加受到打击,面对工作压力时更加紧张、烦躁。

另一种人属于“无所谓型”。这种人和第一种人截然相反,面对任何工作没有压力,总是觉得不在乎。他们的口头禅是:“这点儿事一会儿就弄完了。”所以他们常常感到时间充裕,不到最后时间,提不起干劲,进入不了工作状态。这种人只有紧迫和焦虑时才能有斗志,他们会觉得自己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工作的状态。没有压力就不能进入工作状态,长此以往,身心散漫更严重——毕竟,压力不是经常有。

有人曾经把一天的时间记录了一下,惊讶地发现:“拖拉”可以耗掉一个人一天四分之一的时间,甚至更多。有拖拉习惯的人,常常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在拖沓中,人们所面对的事情、问题、麻烦不会减少或者消失,反而会更多、更严重。越是拖沓,内心越是紧张焦躁,越往后心理压力越大。到了不得不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时候,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中,思维和行为效率都极低,事情结果很糟糕。

研究显示,职场拖沓还会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最后,职场“拖拉机”会拖垮人的身体。由于晚睡、工作时间长及压力增大的情况,职场“拖拉机”常常有失眠、肠胃问题,得感冒的概率也会比较高。

停止拖拉的最好时机就是现在——否则,你又是在拖拉。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

1.把繁重的任务进行分割。繁重的任务也许让你失去信心,用拖延来逃避。其实你不用怕,只要能化大事为小事,就能一步步解决难题。懂得使用这种方法的人,往往能更为出色地完成任务。

2.发挥兴趣爱好的作用。假如你对做某事感到没有劲头,你可以试着寻找这件事中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点,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事情先做,让有利的精神状态为自己服务。

3.分析利弊得失。有意识地对工作目标进行分析,看看尽快完成有哪些好处,拖沓又会带来哪些坏处。这就会促使你下决心立即开始手上的工作。

4.让别人来监督自己。提出限定时间的保证,让别人来监督你的行动,将会使你产生一种有益的焦虑和时间的紧迫感,这会有效地避免拖沓。

5.消除一切干扰。在工作时要消除一切干扰,包括外界干扰和内心干扰。排除外界干扰,就是关掉QQ,关掉微博,关掉音乐,关掉网页……将一切会影响自己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排除内心干扰,即学习管理和控制自己,有效安排自己的时间,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不去考虑任何杂事,全心全力地工作。

6.每天进行总结。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每天起床时要下定决心,把握今天,今天该完成的事情,决不拖到明天。每天问自己: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今天应该做哪些事?怎样才能有效地完成今天的事?

7.具有实施的勇气。只有决心和想法是不够的,要真正克服拖拉的坏习惯,就必须拿出自己的勇气,因为勇气能够克服怯懦,给你前进的力量。你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可能就是因为胆怯心理的束缚,一旦突破了这种束缚,你的潜能将会被无限地激发出来。

【公司物语】

职场中需要风一样的速度和效率,不管我们用风驰电掣的气势、风风火火的行动还是风雨无阻的坚持,我们必须保证“风和日丽”的结果,如果只想着追求舒适、休闲的生活,认为“慢工出细活”,最后我们得到的不一定是“细活”,而很可能要面对领导“风雨交加”的面孔和呵斥。

打破职业倦怠你有没有在工作几年之后,突然发现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没有了,没有了那种热情,没有了那种冲劲?或者呢,是当你工作了几年之后,顺风顺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突然发现,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如果你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你可能进入了职业倦怠期。

就像婚姻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痒”一样,我们对于职业也会有这样的倦怠期。工作几年之后,我们可能会对工作的热情减退,觉得工作单调枯燥,甚至失去信心……这个时候,你要给自己的职业把把脉,为什么自己会进入职业倦怠期呢?怎样才能从中走出来,让自己冲破这种困境,让事业重新上一个台阶?

医学上,“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

一天,美国布朗克斯的一名公共汽车司机开走了他的空车,直至好几天后才在佛罗里达被警察抓获。他解释说,由于厌倦了每天在同一条路线上行驶,他决定来一次这样的旅行。这个消息见报之后,他成了布朗克斯轰动性的人物,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到机场欢迎他归来,公司也决定不对他进行处罚,而只让他保证以后不再做这样的旅行。这位汽车司机其实是感到了职业倦怠。

我们每个人都很可能面临以上故事中的公交司机一样的职业倦怠的问题。职业倦怠是一种不容小觑的问题。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时的情感困扰,它会长时间地影响你的情绪和思想,左右你的行为,进而会影响你的业绩和人际关系。如果对这个问题放任不管,一旦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可能让人产生自杀的倾向。因为,为了保持自己的心理卫生,跨过成功路上的这道坎,我们就不得不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找出一些良方。

很多职场工作者对于职业倦怠症往往故意视而不见,以为像感冒一样能不药而愈。事实上,不找出真正原因,往往会让自己愈来愈不快乐,严重的话也许会陷入难以自拔的忧郁症中,以下方法,是解决职业倦怠症的良方。

1.换个角度,多元思考: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遇挫折时,要善于多元思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适时自我安慰,千万不要过度否定自己。

2.休个假,喘口气:如果因为工作久缺少休息,就赶快休个假,只要能暂时放空自己,都可以为接下来的战役充电、补元气。

3.适时进修,加强实力:职业倦怠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能力恐慌”,必须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加油,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压力。

4.适时运动:减压绝佳方法,运动能让体内血清素增加,不仅助眠,也易引发好心情,运动有“333”原则,就是1周3天,每天30分钟,心跳达130下,例如快走、游泳就是好运动。

5.寻找人际网络:除了同事,人要有其他可谈心的人际网络,否则容易持续陷入同样的思维模式,一旦有压力反而很难排解。

6.说出困难:工作、生活、感情碰到困难要说出来,倾听者不一定能帮你解套,但这是抒发情绪最有效的方法,很多忧郁症患者因碰到困难不肯跟旁人说,自己闷闷地做事,最后闷出忧郁症。

7.正面思考:把工作难关当作挑战,不要轻视自己,要多自我鼓励。不懂就问人,或寻求外援,唯有实际解决困难,才不会累积压力。“加油,我一定办得到”跟“唉,我只要不被老板骂就好”的两种心情做出的工作绩效绝对不同,正面思考并非天生本能,可经过后天练习养成。

8.幽默感:别把老板、主管、同事的玩笑想得太严肃,职场和谐很需要幽默感。

职业倦怠是一棵毒草,慢慢侵蚀我们的身体和灵魂,让我们萎靡,同时,可以预见的,它必须会吞噬掉我们灿烂的前途,困扰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当我们遇上职业倦怠期时,就必须认真对待,拔掉这棵毒草,愉快工作,幸福生活。

最后,倦怠其实了是一份礼物,在提醒我们应该在我们的职业中做出一些改变。也许我们真的出了什么问题,而现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公司物语】

很多时候,工作可以是一成不变,但是也可以有所变化。哪怕是那些重复性很强的工作,也依然可以找到其中可以创新的地方。不是工作让我们倦怠的,而是我们自己。

点燃工作激情在工作中,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时刻保持对工作的激情。只有当这种激情发自内心,并表现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时,才能创造出日新月异的工作业绩,并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比尔·盖茨说:“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满怀激情。对客户介绍本公司的产品时,他应该有一种‘传教士传道般的狂热’。”微软的员工都很渴望参加一些全球性的公司内部会议,这些会议对新员工尤其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每个人的周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一起交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技术近乎痴迷的狂热和对客户发自内心的激情,这样的会议通常是在大家的欢呼,甚至是眼含热泪的情况下结束的。这些场景会激起你同样的感情,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将激情带到工作中,用激情浇灌工作,工作起来就会满怀激情,感觉不到一丝的辛苦与单调。另外,激情会让一个人充满斗志和活力,能够让你睡眠只有平时一半的情况下工作效率比平时提高两倍。工作激情是一种向上的态度,是一种乐观的精神。拥有激情的员工,能够推动自己不断成长,推动公司不断前进。

职场中,许多人正是凭着那份激情,才拥有了百折不挠的执着精神,最终抓住机会成就了自己。工作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有一样的机会。那些拥有执着和激情的员工,会通过的激情为自己赢得成功。

著名人寿保险推销员纳佐正是凭借着对工作的激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最初,纳佐是一名棒球运动员。他刚转入职业棒球队不久就被球队开除了。临走时,经理轻蔑地说:“以你的水平,再混20年,也不会在棒球界有什么出路!”

纳佐后来又加入了新球队。在比赛中,纳佐满怀激情地在场上到处奔跑,充满了活力。当地媒体对纳佐做了如下描述:“这位新加入的球员,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家伙。他球技高超,是个优秀的球员。”由于对职业的激情,纳佐的工资由原来的25美元涨到了185美元。后来,他的薪水加至原来的30多倍。

当别人问起纳佐为什么有这样成就的时候,他只回答了一句话:“没有什么,就是因为一股激情。”

后来,因为手臂不慎受伤,纳佐告别了职业棒球生涯。离开棒球场的纳佐来到了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当推销员。他凭着自己的激情与周到,很快成了保险界首屈一指的精英。

纳佐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我见过许多成功的人,他们由于对工作充满激情,使自己的收入成倍增加;同时,我也见过许多失败的人,他们由于对工作缺乏激情而最终走投无路。因此,激情的态度是我成功的主要原因。”

激情是战胜困难的法宝,能够让人充满力量,促使人不断前进,走向成功。可是,能够将激情保持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激情也会慢慢消失。因此,能够保持住自己的工作激情,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千万要对自己的工作怀有激情。你在职场上表现的有多激情,你成功的机会就有多大。

激情是一个人能否在职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职场上的成功,与其说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激情。那些对待工作激情四射的人,成功的概率就大得多。那些拥有激情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不管遭受到多么大的打击,都能够很快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修订自己的计划,让自己更加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

孟娟所在的公司不但制度完善,福利和待遇都非常好。可是,有一天,孟娟却突然辞职了,原因是她感觉自己找不到一点工作的激情,自己刚入职时的那种激情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过去的孟娟,总是每天第一个到公司,下班最后一个才离开。那个时候的她,总是神采飞扬,激情四射。可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孟娟慢慢变得平静起来,再也找不回当初的激情了。

现在的孟娟,每天都看着疲惫不堪,烦躁不安。她感觉总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自己心头,让自己再也找不回当初的激情了。上班总是最后一个来到,下班总是第一个离开。整天阴沉着脸,一言不发,感觉工作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折磨。

后来,孟娟想起公司就头疼,无奈之下,她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提出辞职。她告诉老板,自己已经没有激情了,再在这里工作下去,自己一定会崩溃的。

辞职后的孟娟在家待了几个月,她又变得更加焦躁不安了。没有工作的她感觉更难受,更烦躁。失去了工作,似乎生活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然后,孟娟打电话给老板,告诉了老板自己的现状。老板是个非常宽容的人,他又让孟娟复职了。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孟娟,对现在的工作非常珍惜,在工作的时候,又一次充满了激情。一年后,她由于业绩突出,被提拔成了部门经理。

激情只能是从内燃烧,而不是从外促进。自己对于工作的激情要靠自己发掘,自己的工作士气要由自己负责。没有任何一家机构或者任何一个领导能够为你承担这个责任。

不要怀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以为别人会负责为你加油打气,或是给你更刺激、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得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够从事业生涯中获得意义。正如一位著名企业家所说:“成功并不是几把无名火所烧出来的成果,你得靠自己点燃内心深处的火苗。如果要靠别人为你煽风点火,这把火恐怕没多久定会熄灭。”

当你觉得工作乏味、无趣时,有时不是因为工作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你的易燃点不够低。点燃你心中的激情,从工作中发现乐趣和惊喜,在工作的激情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吧!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激情能够唤回生命的潜能。激情是一种动力,在你遭遇到逆境、失败和挫折的时候,激情能够给予你力量,指引你去奋斗。将激情注入工作,即便是枯燥、乏味的工作,也会变得生动有趣。此外,激情还是成就一切的前提,拥有激情的工作态度,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取得事业上的成就。

在公司里,领导不会喜欢没有激情的员工,同事也不愿意与其合作,这样的员工,是不会拥有任何提升机会的。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时刻保持最大的激情。

只有具备了激情的工作态度,才能够感染周围的同事,获得他们的帮助;只有具备激情,才能够获得老板的赏识,得到提拔和重用;只有具备了激情的工作态度,才能够发掘出自身的最大潜能,促使自己走向成功。

【公司物语】

激情对卓越员工来说,就像生命一样重要。卓越员工对工作的热衷、执着和喜爱,是一种激情洋溢的情绪,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更是一种高尚可贵的精神。

随时给自己“充电”学习就意味着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是现代人生命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人,不管有多高的天资,有多高的文凭,都没有资格说:“我已经不用学习了。”

在中国古代的金溪县有个人叫方仲永,当他五岁时,就能写诗作赋。人们指着什么事物叫他作诗,都能当即写成。于是就有人请他父亲带方仲永去做客,并即席作诗,有的人还赠些银两。他父亲心中高兴,就天天拉着他去拜访各路人,不叫他学习。在他十三岁的时候,他写出来的诗已不能和以前的名声相称了。又过了七年,他已经默默无闻,和一般人一样了。

如此看来,即使神童也得不断学习,否则迟早一天会“神”不起来。

拉里·埃里森——全球第二大软件制造商甲骨文公司创始人埃里森曾经对前来应聘的大学毕业生说:“你的文凭代表你受教育的程度,它的价值会体现在你的底薪上,但有效期只有3个月。要想在我这里干下去,就必须知道你该继续学些什么东西。如果不知道学些什么新东西,你的文凭在我这里就会失效。”

在我们身边确有一些高学历的人,他们自我感觉已经掌握了改造世界的全部本领,认为出了校门就不用再学习了。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非常危险的。

时代飞速发展,环境急剧变化,没有一劳永逸的成功,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你才不会被抛出时代的列车。

一个人,只有经常给自己充电,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否则就有掉队的危险。可以说,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必将被时代淘汰。

当今世界卓有成就者必须是终身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人。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即使再忙再苦再累,他们也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学习既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又是他们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看来,知识没有止境,学习也应该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使他们的思想、心理和精神永远年轻,也使他们的事业日新月异。

知识的迅速增长和更新,使人不得不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现在,人们在“终身教育”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现在“终身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潮。今天,在世界范围内都响起了“不学习就死亡”的口号。

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份公报。公报指出,当前情况非常紧急,各成员国必须加快教育与培训改革的步伐,否则下一代的大部分人将被社会抛弃。在题为《教育与培训的现代化:为欧洲的繁荣与社会融合》的公报中,欧盟委员会指出:尽管各成员国都采取了重大举措,但与欧洲为提高年轻人能力与资格所制定的标准相对照,进步则微乎其微。这给所有公民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特别是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以及全欧洲8000万低技能工人。同时,这也使整个欧洲的经济竞争力和创造工作机会的能力大受影响。

欧盟委员会还就终身学习的“八大关键能力”通过了一份欧盟理事会及欧洲议会建议案。这“八大关键能力”是每一个欧洲人在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中获得成功所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知识与态度。在此,笔者将其摘录如下,供各位读者借鉴:①母语沟通能力;②外语沟通能力;③数学、科学与技术的基本能力;④信息技术能力;⑤学会学习;⑥人际交往、跨文化交往能力以及公民素养;⑦实干精神;⑧文化表达。

这八大能力是相互交叉,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持的。比如,读写、算术与信息技术能力是学习的必备技能,而学会学习又支持所有方面的学习活动。还有很多技能和素质是包容在整个框架之中的,它们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首创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风险评估、决策能力以及积极的情绪管理。这些素质处于基础地位,在所有“八大关键能力”中都发挥着作用,构成这“八大关键能力”的横向组成部分。所有这些能力集中到一起,它们将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帮助人们实现个人抱负并积极参与社会。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世界500强大企业的CE0至少每个星期要翻阅大概30份杂志或图书资讯,一个月可以翻阅100多本杂志,一年要翻阅1000本以上。

不过,大多数人一旦离开学校,就忘记学习了。前几年,中央电视台还就此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许多人家里根本没有买过什么新书,书架上放的几乎全是在校学习期间的课本。

理由可能有很多,也反映了一个事实:上班后人们不再读书,不在工作之外求知,往往把时间浪费在闲聊与看电视上。电视节目固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电视节目都如此。我们更应该学一些工作之外的新东西,以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自己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这样才能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中立于不败之地。

【公司物语】

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未来的职场竞争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那么他的前途就会一片光明。

微信搜“酷匠好书”,关注后发作品名称,免费阅读正版全文!更新最快!
快捷键:空格键-向下翻页并进入下一章、左右键【 ← → 】直接进入上/下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了
  • Aa
  • Aa
  • Aa
  • Aa
  •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