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
回首云水茫茫,栖禅寺已经淹没在雨雾中,不见踪迹。漫步进小小的亭子,唐庚打算坐下来休息一下。
这一段路并不算远,独自一人慢慢走来,感受着岭南雨季的无端多变,唐庚也想调整一下步伐,调节一下漫游的节奏吧。
为什么要急急赶路呢?前面仍然是阴晴不定的天,走多快也可能碰上斜风细雨,倒不如坐定在这亭子里,看看雨中的湖光山色。
下雨天,尤其是那种春也迷蒙的时节,最适宜静静坐下来赏风景。一颗烦躁不安的心被春风春雨滋润得柔软多情,那眼前细微的变化也会变得异常鲜明。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这座小亭旁边的湖叫丰湖,它围绕着栖禅山,水波荡漾。坐在亭里,也许看不见蒙蒙雨雾后的湖水,但那氤氲满湖的水烟非常浓重,似乎是化不开、冲不淡的脂腻油烟。
岭南的气候潮湿异常,每逢雨季,整个天地都充满湿气,唐庚轻轻拈来这个“腻”字,倒是把那雾气写得淋漓尽致。要知道,那春天的暖气,可就是依着在这水雾迷蒙中的。春天,仿佛具有了生命和灵魂,它降临大地,轻轻呼吸,那粘腻的潮湿就晕染了整个岭南、整个丰湖和栖禅山。
湖水被浓雾弥漫,远处却有晴光从云端倾泻。田野上聚集的雨水形成一片片野水,此时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那摇曳的光影又演奏出另一曲旋律,那么轻盈,那么欢快,看得人心情也轻松起来。
尽管被贬谪在这偏远的地方,尽管远离了原来的亲朋好友,可是大自然永远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只要你亲近它、欣赏它,它就会展现最美丽的一面给你。唐庚此时的心里一定也充满这种温暖的感激之情吧,他从这春的微光里看到了大自然的慈悲。
目光继续游走,触到那青青草地。青草们已经被濯洗得苍翠欲滴,可时不时的一场风雨掠过,它们俯下身子,又直起来,滚落了雨水,唯留更青翠的草色。
这春雨究竟要把这一片草洗到什么程度才罢休?是要把它们饱含在叶片下的浓翠稀释冲淡了吗?可经过雨水打磨,叶片只变得更亮、更洁净而已,哪里会变淡了。“青草仍过雨”,青草不变,任雨反复来过,它只保持本色。太阳又向下落了一些,暮光从远处零碎的乌云后斜斜照射过来,照在栖禅山上。烟霭凝聚,草色青翠,加上斜斜的阳光,山色被调和成妩媚的紫色,越发显出几分神秘色彩。唐代诗人王勃有过诗句“烟光凝而暮山紫”,今日他唐庚就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眼前的紫色。
心,似乎要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消融了,一切都这么寂静,又这么富于变化而多姿多彩。长久以来,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已经忘却了大自然的美,忘却了从大自然里获得平和。每一个匆匆忙忙的人都想不到停下来看看绿草,晒晒阳光,担心的总是天气变化带来的麻烦。雨天,烦恼的是雨水湿脚,出门需要撑伞;晴天,烦恼的是日光强烈,必须多重防晒。与自然隔绝的生活,让所有人都越来越烦躁,越来越没有了耐心。
独自走过这日暮时分的一段路,唐庚是寂寞的,却并不孤独。他的心被自然抚慰,被美景陶醉,哪里会有悲伤气息。
与大自然最绝对的静默相对,与大自然最纯粹的宁静浑然一体,唐庚获得了无穷无尽的自然力量。这也许就是禅意的至高境界,与自然融合为一,不违逆、不抗争,没有恐惧痛苦,也没有任何烦恼,心灵里满是平和清淡,随心所欲。
人,毕竟是属于大自然的,人,当然可以从自然中寻找到最根本的慰藉,只要你的眼里、心里能看到最本真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