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能够长期保持出色的投资绩效,一方面来自他天赋的的数字敏感度,另外一方面也来自他独特的投资哲学。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深受以下三位智者──他的恩师和挚友的影响。
师从格雷厄姆
在美国,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名字并不为很多人所知,但是他的得意门生巴菲特却是家喻户晓。巴菲特是以杰出的投资业绩与显赫的财富而立名于世,但在投资理念上几乎全部师承了格雷厄姆的学术精华。巴菲特曾虔诚地说:“在我的血液里,流着80%格雷厄姆的血。”可以说,没有格雷厄姆的教导,巴菲特或许也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但绝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和格雷厄姆的第一次邂逅,是在巴菲特拜读了格雷厄姆的著作《智慧型股票投资人》。由于这个锲机,让巴菲特在1950年就读哥伦比亚商学院时,毅然投入格雷厄姆门下,开始钻研投资理论。
格雷厄姆不仅是巴菲特的导师,还是巴菲特的领路人。他把巴菲特引入了一个令人向往而又令人望而却步的城堡——股市。格雷厄姆教会了巴菲特该如何选择股票的系统方法,而在掌握这些方法之前,对巴菲特而言,股票与赌博之类的伪科学并无二致。
格雷厄姆的教学方式,没有空泛的理论,都是完全基于实践。在格雷厄姆的指点下,巴菲特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价值投资的思想,系统地学习了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技术。
总结来说,这套理论只有一个简单的核心概念:投资人应该在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进,在高于其内在价值时卖出。格雷厄姆认为,投资人在买进股票前应该要有足够的讯息,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的出现,并且计算出适当的安全边际。所谓安全边际是指投资者通过公司的内在价值的估算,比较其内在价值与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差价,当两者之间的差价达到某一程度时(即安全边际)就可选择该公司股票进行投资。
正是在这套理论的基础上,巴菲特在实际投资中不断总结合完善,终于建立起一套完善合理的“巴菲特式”投资理论,并靠着这套理论建立了无比庞大的伯克希尔商业王国。
巴菲特和费雪
如果说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使巴菲特永不亏损,那么菲利普·费雪则使巴菲特在永不亏损的前提下财富迅速积累。
格雷厄姆与费雪的投资策略各有长处,然而却有巨大的不同,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格雷厄姆只关注股价相对于其内在价值是否便宜、有无安全边际,而公司业务、管理、盈利增长不在其考虑之列,如其所言的“一视同仁地单纯以股票的吸引力作为评估标准”。而费雪则异常重视公司的产业前景、业务、管理及盈利增长能力,把公司的管理阶层必须诚实且具备充分的才能作为选股的前提。格雷厄姆投资策略的致命缺点是买入便宜股票,而费雪全力寻找收益将大幅增长的“真正杰出的公司”的策略,则刚好修正了这个“缺点”。
其次,格雷厄姆认为,投资组合应该多元化,如果只买入一只或两只股票也可能业绩很差,仅有安全边际并不能保证一定获利。而费雪认为,人的精力有限的,如果过度分散化,势必造成投资者买入许多了解不充分的公司股票,这样的结果可能比集中还要危险。费雪指出,“不要只顾持有很多股票,只有最好的股票才值得买。就普通股来说,多不见得好。”“把蛋放到太多篮子里,一定会有很多蛋没有放进好篮子,而且我们不能在蛋放进之后,时时盯着所有的篮子。”事实上,巴菲特正是靠了为数不多的几只股票便积累起巨额财富。这便是费雪的集中投资原则。
第三,格雷厄姆认为,如果一只股票在未来两年内不能达到获利50%目标的,应该在两年期满后卖出。而费雪认为,只有在三种情形下才考虑出手手中的股票: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营运每况愈下,不再属于优质成长类公司的标准;二是买入时所犯下的错误情况越来越明显;三是发现另一家前景更好的成长股,卖出相对成长性不够好的股票。除此之外,仅仅根据市场每天的涨跌起伏来决定是否卖出手中的成长股是非常愚蠢的。在费雪看来,只要优秀公司的价值在不断增长,就会使其股价不断上涨;反之,业绩低劣的股票因为价值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其股价也不可能持续上涨。
虽然巴菲特声称:“我的投资理念,85%来自格雷厄姆,15%来自费雪。”但是他又说:“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很显然,如果巴菲特只运用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他可以战胜市场,也可以赚到钱,但可能不会远远超出其他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水平。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
巴菲特和芒格构成了非同寻常的智慧组合,创造了堪称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巴菲特的智慧是众所周知的。向巴菲特学习并不困难,关于他的文章和著作已经汗牛充栋,而他本人也经常发表文章和公开演讲。但芒格却极其低调,他本人很少公开发表意见。因此,芒格的天才以及对巴菲特的深远影响很少为人所知,尽管后者很乐意承认这一点。巴菲特的大儿子就曾说:“我爸爸是我所知道的‘第二个最聪明的人’,谁是No.1呢?查理·芒格。”巴菲特则这样评价他的伙伴:“查理把我推向了一个不像格雷厄姆那样只购买便宜货的方向,这是他真正给我的影响。他把我从格雷厄姆观点的局限中拉了出来,这是查理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
芒格于1924年的新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194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直接进入加州法院当了一名律师,并开始投资于证券,并联合朋友和客户进行商业活动。随后开始涉足房地产投资,并在一个名为“自治社区工程”项目中赚到人生的第一个百万美元。
1958年,父亲的离世给查理·芒格留下痛苦的空虚感,不过这却打开了他人生的新篇章。他在回家乡去料理父亲房产时,经人介绍认识了比他年轻6岁的沃伦·巴菲特,那是一次会改变很多人命运的见面,也是芒格常说的那种成功组合的绝佳例证,几个好点子凑到一起爆发出惊人的结果。
在第一次会面后,巴菲特和芒格继续通过电话进行讨论,常常一谈就是几个小时。芒格和几个朋友正打算开一家新的事务所,巴菲特却催他放弃法律做一个专业投资人。虽然芒格已经和好几个搭档合作过了,巴菲特却基本都是孤军作战。“我们看到双方都有些怪脾气,不过恰巧相当合拍,从此以后就以这样的形式做了伙伴,”巴菲特说,“我们不是非常正式的合伙人,不过精神上我们从来都是合伙人。”巴菲特有时候称芒格“世道好的时候是初级合伙人,世道不好的时候就变成资深合伙人”。
虽然见面后不久他们就决定合作,基于信任和双方对彼此智力的深深尊敬,这种合伙关系逐步深入、水到渠成。
收购喜诗糖果是芒格和沃巴菲特一起做的最早的几桩交易之一,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公开收购的公司。芒格当时的主张认为,好公司值得付出某种程度的对价来购买。最终,这间糖果工厂获得了高于净值好几倍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