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股市崩溃,被人们形容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并且“把未来都吃掉了”。在这样苦难与危机并存的大背景下,一位天才的投资者应运而生。
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引发了全世界长达10余年的经济衰退,是史上影响最为巨大的一次股灾。
作为一个证券经纪人,霍华德·巴菲特(巴菲特的父亲)在这次股灾中所受到冲击自然是难以避免的:他工作的那家银行倒闭了,而比这更惨的是,他一生的储蓄几乎都存在这家银行里,而两个孩子(包括1930年8月30日出生的沃伦·巴菲特)正嗷嗷待哺,这导致霍华德·巴菲特一家的生活日益窘迫。
为了生存,也为了两个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父亲霍华德决定重起炉灶,他与好朋友乔治·斯克莱尼卡在法纳姆大街的联邦州立银行大楼成立了巴菲特·斯克莱尼卡公司,两人决定一起经营证券投资、市政公司以及债券投资的业务。但这个决定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在当时的股市在经受了崩盘的洗礼后,已经失去了公众对它的信任,而众多投资人也大多心有余悸,再加上全美小麦价格暴跌导致的经济危机,大部分人根本没有闲钱去投资股票,能生存下去就不易了。因此,巴菲特·斯克莱尼卡公司的业务一直开展不起来,不但没赚到钱,还将借来的资金倒贴进去不少。尽管如此,巴菲特的母亲还是非常支持丈夫的事业,为了能让丈夫能吃饱肚子去做事,她常常减少自己的饮食;而为了省钱,她甚至在那一段艰苦的岁月里没去过一次教堂,因为这样做能省下来29美分。
屋漏偏逢连夜雨。如果说1929年的股灾是华尔街的投机商们乐极生悲闯下的人祸,那么高度依赖农业经济的小城奥马哈受到恶劣气候的侵扰便属于天灾了。沙尘暴从俄克拉荷马滚滚涌来,奥马哈人紧闭房门躲避蝗虫的侵袭。到了严寒的冬季,情况甚至比炎热的夏季还要糟糕。
不过,童年经历的这些苦难对巴菲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对财富充满了一种执着的渴望。他在5岁之前便有了这种强烈的渴望,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丝毫动摇。时代与家庭让巴菲特过分早熟,这或许剥夺了他童年的些许快乐,但也让他经历了那些养尊处优的孩子所经历不到人生,学到了50岁的人都学不到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