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手机阅读
  • 花生阅读App

第一章 人生从定位开始

  • 小说:35岁前,你该做什么
  • 作者:王志刚
  • 字数:509967
  • 更新时间:2021-09-29 09:25:12

知道自己属于哪种人

成功的人生无不从一个准确的目标定位开始,而目标定位则基于对自己清醒的认识。你属于哪种人?你应该是哪种人?只有清醒地了解这一点,你才能正确地设定理想目标。了解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的差距,精心地规划自己,准确地给自己的人生定位,并以成功者的心态去做,你才能在射向人生标靶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方向,走向成功的人生。

1.知道自己属于哪种人

德而菲斯的神殿上,用金字书写着五个大字“认识你自己”。也就是说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人,如此才能把握自己的优点、缺点,从而正确地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如此才能对客观环境做出是否有利于自己,如何有利于自己的判断,从而增加成功的系数,减少失误。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产生两个误区:一是高估自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任何人都无法赶超;二是贬低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无用之人,各方面都不及别人。这样就形成了两种趋势,前者过于自大,很可能经受不起社会中困难的磨砺,一旦遇到困难便会退缩或停滞不前;后者则根本不敢去接触社会,即使机会降临也畏首畏尾,白白浪费了“上天的一片好意”。所以,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价和认识非常重要。因为,你的一切行动都需要根据自己来判断,如果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人,你的决定还能正确吗?

一个人能不能创造成功的人生,关键是要看他能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属于哪一种人。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其实并不简单,这也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因为我们会发现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长得不好看,没有过人的才能,不是能说会道,动作笨拙,一无是处。我们也会觉得自己长得很帅,是天下第一,无所不能,傲视群雄,完美无缺。然而,这一切都是自我的感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认识别人难,认识自己更难。在社会现实面前,也许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社会学给了我们认识自己的三个途径:

(1)从别人的眼中认识自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邹忌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实在不如城北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因为偏爱我,就说我比徐公漂亮;我的妾因为害怕我;客人因为想让我帮他办些事情,也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市,宫中的美女和左右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四境之内,所有人都有求于大王。由我和徐公比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整天听到许多恭维的话,您受到的蒙蔽就更厉害了。”

齐威王听后,连连点头,于是发布命令:“朝廷大臣、官吏以及老百姓,能当面指责寡人过失的,给予上等奖赏;上书劝告的,给中等奖赏;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指责寡人,而且传到我耳朵里的,就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发下去,当官的与一般老百姓都来进谏,门庭若市。几个月后,还断断续续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齐国因此日益繁荣。

从这个故事里看出,齐王能从他人的意见中,不断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不被假象蒙蔽,超越了自我。人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言行相貌,自己很难判断,而别人正是一面镜子,看得很清楚。听听别人的评价有利于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2)从与他人比较中了解自我

人与人之间肯定是不一样的,平常的生活中,多观察别人,看见他人的长处与短处,再与自己比较起来,你就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3)从自己的实践中认识自己

自己在生活中做了哪些事情?长于什么,拙于什么?成功了多少?失败了多少?通过回顾与总结自己的人生之路,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更清楚自己属于哪种人。

我们应该更好地认识自己,自己的反省加上环境的反馈,及亲朋好友的建议,一个真实的自我就在眼前了。正确地认识了自我,就要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勇敢地接受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从现有的条件出发,发展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成就完美的人生。

激励人生每一天

人贵有自知之明,才能不为假象、虚言而迷惑,尤其是想在事业上成功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如果能做到有自知之明,则于自己是非常有益的。

2.设定人生的标靶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由此看来,对于人生的设计,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这样的课题了。人若想成功,首先就要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和远大的目标,给自己设定出人生的标靶。否则,凡事只停留在思考阶段,不去付诸行动,那么永远也不会成功。

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叫比塞尔。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3昼夜的时间,可是在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据说他们不是不愿意走出去,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成功。

肯·莱文用手语同当地人交谈,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要转回到这个地方来。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伪,莱文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3天半就走了出去。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肯·莱文感到非常纳闷,最后他决定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准备了能用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设备,只拿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眼前,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个叫阿古特尔的青年。他告诉这个青年:“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

阿古特尔照着去做,3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人若没有目标,就等于没有方向,而没有方向的人,注定要在人生的旅途中徘徊。没有目标的人,就只能蹉跎岁月,一事无成。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指出:“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仔细想来,这句话不正是让我们的人生有个明确的目标吗?

[许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

成功者与平庸者的区别在于:成功者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方向,并且自信心十足、勇往直前地走向前方;而平庸者却是终日浑浑噩噩、优柔寡断,迈不开决定性的一步。

有个生长于旧金山贫民区的小男孩,他叫奥伦索·辛浦森。在我们看来,他很不幸。因为他从小因为营养不良而患软骨症,在六岁时双腿变成“弓”字型,而小腿更是严重的萎缩。然而,身体的畸形并没有给他的心理带来太大的压力。因为在他幼小心灵中一直藏着一个除了他自己,没人相信会实现的目标——那就是有一天他要成为美式橄榄球的全能球员。

传奇球星吉姆·布朗是他的偶像,每当吉姆所在的克里夫兰布朗斯队和旧金山四九人队在旧金山比赛时,他便不顾双腿的不便,一跛一跛地到球场为心中的偶像加油。虽然他买不起票,但他也会等到全场比赛快结束时,从工作人员打开的大门溜进去,欣赏最后剩下的几分钟,就是这几分钟,也让他欣喜不已。

和现在所有的追星族一样,他也很想见到他的偶像。十三岁时,他终于等来了这次机会。有一次,他在布朗斯队和四九人队比赛之后,在一家冰激凌店见到了偶像,他大大方方地走到这位大明星的跟前,朗声说道:“布朗先生,我是你最忠实的球迷!”

吉姆·布朗和气地向他说了声“谢谢”。这个小男孩接着又说道:“布朗先生,你知道我的目标吗?”

吉姆转过头来问道:“小朋友,那你能告诉我吗?”

男孩自豪地说道:“我记得你所创下的每一项纪录,每一次的布阵。布朗先生,有一天我要打破你创下的每一项纪录!”

听完小男孩的话,这位美式橄榄球明星微笑地对他说道:“这么远大的目标,那么,我恭喜你,并希望你能做到。”

奥伦索·辛浦森见到偶像后,更加努力训练,并参加了正规的球队,向着他的目标进发。日后,他确如少年时说过的那样,在美式橄榄球场上打破了吉姆·布朗所创下的所有纪录,同时还创下了一些新的纪录。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奥伦索·辛浦森以残疾之身创下新的纪录,就是因为他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他的目标就是打破偶像的纪录。

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会有什么样的业绩,首先在于制定什么样的目标规划,连标靶都没有的人,那射出的箭可想而知。

激励人生每一天

一个没有目标的水手是可怜的,因为他在茫茫的大海上不知道何去何从,他的生命就在错过一个个成功的口岸后渐渐老去。你可以长时间卖力工作,创意十足,聪明睿智,才华横溢,屡有洞见,甚至好运连连,可是,如果你无法在创造过程中了解自己的方向是什么,一切都会徒劳无功。所以,要想成功,给自己设定明确的标靶非常重要。它可以成为方向的指引者,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它让我们的奋斗更为有意义,也会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动力。

3.找到自身的不足

当我们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人,给自己确定了明确的标靶以后,找到自身的不足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某些不足。有不足并不可怕,正因为能正确认识不足,找到不足,我们才能调整方向,调整自己,最终成为成功的人。

生活中,很多人抱怨自己不成功,他们经常把失败归咎于客观的原因,而忽视了主观的努力,不知道从自身找差距,而是经常把眼光放在别人的优势方面上,总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强,总觉得他人拥有成功的一切条件,而自己却两手空空。其实,这样的抱怨本身就为不成功埋下了隐患。人都有优缺点,有时候,优点并不一定是成功的绝对保证,而找到不足则未必不是成功的条件。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个人住在一家宾馆。有一天,三个人准备登山。早上出门时,其中一个人带了一把伞,另一个人怕路滑带了一跟拐杖,而第三个人却两手空空地出了门。

这天天气有些阴,傍晚还下了一场雨。回来的时候,只见拿伞的人浑身是水,拿拐杖的人则跌得满身是泥,而什么也没拿的人却安然无恙。他们互相询问彼此的经历,拿伞的人说:“当大雨来的时候,我因为手里有伞,就在雨中行走,却不知怎么淋成了这样,而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便没有摔伤。”

拿拐杖的人笑了,说:“我们差不多,我因为有拐杖,所以在泥泞的路上就不再小心,结果摔成这样了,而因为我没伞,只能挑能避雨的路走,相反没怎么淋着。”

什么也没拿的朋友说:“这就是你们为什么拿伞的反而淋湿了,拿拐杖的反而摔跤的原因了。因为我什么也没带,所以当雨来的时候,我找个地方避雨,走到泥泞处的时候,更是小心翼翼,所以我现在很好。”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想到,自身存在不足其实并不可怕,因为了解了自身的短处,我们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趋利避害,修正自己的短处,让本来是缺点的地方,转化为自己的优势,让优点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从而更轻松地走向成功。

[找到与成功者的差距]

巴西联邦共和国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卢拉,他的传奇故事正是印证了找到自身差距,改造自身缺陷,从而获得成功的典范。

卢拉小时候当过擦鞋童、做过苦工,后来成为工会领导人并步入政坛,经过20年锲而不舍的奋斗,2002年第四次参加竞选最终获得成功,他曲折漫长的从政之路是从1980年他创建巴西劳工党之后开始的。

作为左翼反对党的领导人,卢拉的“仕途”非常坎坷。1982年,卢拉曾参加圣保罗州长竞选,但未能如愿。1986年,卢拉以65万票当选为巴西全国立宪议会联邦众议员。

从1988年起,卢拉开始参加竞选巴西总统。但是,由于当时他缺乏系统的领导思想,对于如何改变巴西经济、控制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等没有准确的认识,因此在第二轮投票中失利。

知道这一差距后,卢拉又在1994年和1998年两次参加巴西总统竞选。不过,新的变革让他没有完全跟上形势,他在第一轮投票中就败给了现任总统卡多佐。然而,由他领导的劳工党在议会和地方选举中大有斩获,成为最大的反对党。

尽管连续三次竞选总统均告失败,卢拉并没有就此放弃。这位二十多岁就投身到巴西政治运动中的左翼劳工党领导人,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并积极寻找自身的差距。在第一次参选失利之后不久,卢拉就在劳工党内成立了公民权利研究所,聘请全国著名学者专家讲课,为党员提供学习和研究的机会。此后,卢拉又在1993年到2001年间走遍全国,实地考察和了解社会,为竞选总统和执政积累感性知识。

为了获得2002年大选的胜利,卢拉做了许多努力。作为巴西众多穷人的希望,往日的卢拉一贯以工人的形象出现,其政见也被对手批评为过于偏激。这导致他在此前的三次总统选举中得票总是处于第二。此番再度“上阵”,卢拉已经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他先是向英国工党学习,将自己包装成一名“巴西的布莱尔”,改变以往的“激进工人领袖”的形象。为此,他雇了形象顾问,把大胡子进行了一番修整,脱掉了以前常穿的开领T恤,变为一身西装革履的打扮。

面对广场上人山人海的群众,卢拉说:“我在不断改变自己,因为这个世界在不断地改变。”

不过,卢拉更重要的改变还是体现在政见方面。如果他不顺应潮流从激进左派变成温和左派,那在当时国内国际的大气候下,要想当选为巴西总统确实是一件难事。一些亲历卢拉几次竞选的人说,卢拉此次的改变不仅在外表上,更是其风格、主张和政策的调整。

针对选民求变但怕乱的心理,卢拉提出了“和平与爱心”的竞选口号以重塑形象、改变主张,从激进左派变成了既求变又求稳的务实左派。正是这一改变赢得了人心。多数选民在前几次选举中担心卢拉可能会搞乱巴西,拒绝投票给他,而这次却相信卢拉会给巴西带来变革和稳定。

卢拉的成功,在于他每次失败后,都能认真地反思,找到与成功者的差距,认真学习与效仿,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形象,无论是从外型还是从思想上,他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改变,甚至超越,最终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激励人生每一天

每个人都有弱点,包括那些成就了伟大事业的非凡人物。他们也不是“完人”,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弱点的人,这并不可怕,当我们认识到了这些差距,当我们有勇气面对差距,并不断缩短差距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离成功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4.精心规划,长期努力

有了明确的目标,又有了认识自身不足的能力,接下来就是完善自身不足不断向目标前进的过程。在实现目标的同时,我们可能遭遇到各种无法预测的困难,此时,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坚持,积极地调整战略战术,长期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

给人生定位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的工程。一个人的目标是否正确,影响到给自己定位的准确性。如果我们确实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规划未来,就应该认真而审慎地给自己的未来,做一番规划。

我们可以根据以下的三个步骤来做个自我人生规划。

第一步:确定一个终身的奋斗目标

终身奋斗目标也是个人的人生目标。当然,这个终身目标并非一经确定,绝不可更改的。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普郎克,在确定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时,就颇费了一番心思。童年时代,他根据自己的爱好,曾一度想当一名音乐家。后来,有人认为他不具备成为音乐家的素质,劝他另选其他目标,他虚心听取了忠告,毅然放弃了音乐,继而选择了古典文学、数学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他发觉自己对物理最感兴趣,最后才决定主攻物理,并立志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后来,他果然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以,我们在给自己确立终身目标时,可以不要求精细、精确,只要有个比较明确的方向和大致程度就可以了,确立终身目标需要慎重思考,并注意随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节或修正它,而一旦最终的目标确立后,就应像大海中的航船一样,坚定地按罗盘指示的方向前进。

第二步:为自己确立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

长期目标是为终生目标准备的,也可说是终生目标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许多人,虽然确立了终生目标,但最终没有太大的成就,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对自己的终生目标进行分解,没有将终生目标具体到一个个阶段的奋斗目标上,使终生目标成了纸上谈兵。

长期目标,一般可以确定在十年左右。当一个长期目标达到之后,不要满足于当前的成就,要及时再确立一个长期奋斗目标,这样就可以一环扣一环地接近终生目标。

第三步:确立中短期目标

中短期目标是对长期目标的分解,把长期目标分成多个阶段实施是非常必要的。不如此,往往会因目标太远而让人感到焦灼和失望。而分成中短期目标,每完成一个,便会产生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更能刺激人更快地完成长期目标,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没有中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就没有实际的意义。相反,如果只有中短期目标,而没有长期目标,人的行动就缺乏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对人生做恰当定位,一定要精心规划,这就少不了给自己确立这三个目标。当然,无论是怎样的目标,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定要具有现实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更有利于实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每走一步都有动力,都有行动的方向。

[做完人生的精心规划后,还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否则,任何目标都将没有意义]

我们可以看下面这一个故事:

古老的阿拉比王国坐落在大漠深处,风沙常年在这个地方肆虐着,使昔日富饶的城市变得满目疮痍,王国的人数日趋减少。这一天,国王将四个王子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我打算将国都迁往美丽而富饶的卡伦。不过卡伦离这里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大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我决定让你们四个分头前往探路。如果你们中有做到的,日后,他就是本国的国王。”

四个王子听后,便整理行装出发了。

大王子乘车走了10天,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这时,他遇见了一个人,便停下来问路。那人答道:“你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然后就到了。”大王子一听还有那么远,也知道怎么走了,便打马往回走。

二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又走进了一片无际的大漠,在茫茫的沙漠中,恐惧向他袭来,于是他立刻开始搜寻回来的路。

三王子策马穿过一片沼泽后,被一条宽阔的大江挡住了去路,望着奔涌的江水,他也掉转了马头。

一个月后,三个王子陆续回到国王身边,将各自沿路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

又过了十天后,小王子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他兴奋地报告父亲——到卡伦单程只需20天的路程。

国王满意地笑了:“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国王一脸郑重地说道:“我告诉你们卡伦这个地方,是让你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目标,那就是到达卡伦,我考验的是你们的毅力,看你们是否有达到目标坚持努力的勇气。而小王子达到了目标,他的行动告诉你们——脚比路长。”

脚比路长就是说当我们有了目标,而又能长期努力的话,那么,就没有达不到的目标。其实,人生的过程,就是对自己进行规划,并努力完成规划的过程。能够让自己达到定位的目标,就是人生的成功。

激励人生每一天

哲学家蒙田曾经说过:“若结果是痛苦的话,我会竭力避开眼前的快乐;若结果是快乐的话,我会百般忍耐暂时的痛苦。”是的,人若想取得人生最后的成功,必须能时刻看到自己的定位目标。如果你确实明白自己努力的目标,如果你真愿意努力去做,如果你知道什么方法最有效,如果你能及时调整做法,并能好好运用自己的资源,那么人生就没有达不到的目标。

5.将靶子放在射程内

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会有什么样的地位,部分取决于你做了什么样的梦。但是,光有梦并不等于成功,还需要让理想贴近现实,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需要给自己定个标靶,但这标靶一定要在射程之内,否则,你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目标,只能令人失望。

目标能激发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这是很多人都懂得的道理。但是,假如我们把目标放在连自己都感觉不到的地方,那么,这个目标就等于没有,这个目标就是虚无的。比如,我们身体羸弱,一直到二十岁还没有改善,却梦想着当举重冠军,这就是不现实的梦,是个难以企及的梦。而这个梦就只能停留在幻想阶段,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

TCL总裁李东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要有理想和追求,理想能给你带来工作的动力和兴趣,使生活充实和更有意义,要对自己有明确而合理的定位。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每个阶段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必须切合实际及经努力可以达到,不要好高骛远。假如我一开始就定位要做TCL集团的总裁,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成功,因为你的理想决定了你的心态和行动。”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把目标细化,把每个目标都放在射程之内,这样,就更容易接近目标,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我们看后或可从中得到启发。

肯尼斯曾与书商签订合同写一本书,这是他第一次写书。书商给了肯尼斯六个月的写作时间。为了完成写作任务,他将这半年的工作日程表,都写上“写书”两个字。

六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肯尼斯的书却只写了个开头,他硬着头皮去找了书商,要求再给他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的时间内,肯尼斯更有紧迫感,他的工作日程表上仍然天天写有“写书”两个字,然而,三个月后书却仍然没有写出来。最后,书商无可奈何地又给了他三个月时间,不过这次要是再写不出来,那可就得撕毁合同,绝没有下一次机会了。“这可怎么办呢?”肯尼斯非常为难。

不过,肯尼斯也很幸运,他遇到了《服务于美国》一书的作者卡尔·阿尔布雷希特。他给了肯尼斯一个指点——要把每个靶子都放在射程之内。阿尔布雷希特问肯尼斯:“你总共要写多少页书?”肯尼斯说:“二百多页。”

阿尔布雷希特又问:“你总共有多少写作时间?”

“还有三个月。”

阿尔布雷希特说:“很简单,只要你在工作日程表上写上‘今天写三页’就行了。”

肯尼斯依照这个方法去做,坚持每天写三页,有时候写的顺手,每天可以写上十多页。但不管是哪一天,他至少会写出两页来。就这样,在阿尔布雷希特的指导下,肯尼斯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写完了这本书。

[将目标分解]

其实,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距离,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成功与不成功只差别在一些小小的动作上:每天花五分钟阅读;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仅仅是每天多思考一会儿。把目标定在射程之内,其实很容易就能达到了。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胜时,他只说了“凭智慧战胜对手”这么一句话。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再次夺冠。记者又请他谈经验,山田本一还是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许多人对此迷惑不解。

十年后,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解开了这个谜,他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画下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终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完成了。最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四十公里外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激励人生每一天

许多人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困难大,而是因为他们给自己的定位太高太远,以至于自己都望而生畏,正是这种心理上的原因导致了失败。而把箭靶放在射程之内,既可以让自己触摸得到,又能给自己增添动力,这才是最好的定位。

6.瞄准你的靶子

一位智者说,即使是最弱小的生命,一旦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也会有所成就。而最强大的生命如果把精力分散开来,最终也将一事无成。无论是身在什么行业,不管我们是在寻找一份较好的工作,还是更多的财富,抑或是永久与快乐的婚姻,我们都必须在达到目标之前,要先看清自己的目标。

《庄子》里有一个“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故事说:一日,孔子在楚国林中见一位驼背老人手执长竿粘蝉,十分灵敏,得心应手如同捡拾一般。孔子便问他有何诀窍。老人说他粘蝉时,只想着盯着蝉翅,其他天地万物都置于身外,所以才能如此快捷。孔子得到启发,教育弟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这个故事意在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首先你要瞄准你的靶子,看清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再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地去做,你就能成功。

每一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无论他在做什么,比如投篮、写作,或是做市场调查等等之前,都要先看见目标,也就是说,发射击中目标之前,首先要追踪瞄准目标。

多年前,一支国际性的探险队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记者前去采访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队队员。一位记者问这群队员:“你们是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吗?”第一个人回答说:“我会尽我的最大努力。”第二个人回答:“我会为它付出我的一切。”第三个则说:“重在参与,能与这些人一起参加这次活动,我很高兴。”记者相继问了几个人,只有一个人回答:“是的,我一定要登上梅特隆山的北麓。”最后的结果是,只有他成功登上了梅特隆山的北麓。因为在这些人里,只有他“看见了要实现的目标。”

[让你的眼睛盯着目标]

当你的眼睛盯着目标时,达到目标的机会就会变得很大。

张华是一位拥有出色业绩的推销员,可是他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但是一开始这只不过是他的一个愿望,从没真正去争取过。直到三年后的一天,他看到了一句话:“如果你能瞄准自己的靶子,就一定可以成功。”

于是,他当晚就开始设定自己希望获得的总业绩,然后再逐渐增加。他先是把目光瞄准了业绩第三的那一个人,希望自己半年就能追上他,再用三个月的时间达到第二,再用三个月的时间达到第一。然后,他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了一套方案。这个小小的举措激发了张华的热情。从此他不论做什么事,都会瞄准自己的目标,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人也充满了活力。

“我觉得,目标越是明确越感到自己对达成目标有股强烈的自信与决心。”张华说。他的计划里包括“我的靶子在哪里、我怎样瞄准我的靶子、我怎样把箭射在靶子上”。然后,他把所有对客户的拜访都准备得充分完善,通过补充相关的业界知识,加之多方面的努力积累,终于在第一年的年终创造了空前的纪录,达到了公司第一的目标。

做任何事,只要你眼睛看着目标,给自己定一个具体的目的地,而且向它迈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无论做任何事,最好都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靶子,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你想把英文学好,那么你就定一个目标,每天一定要背十个单词、一篇文章,要求自己在一年之内能看懂英文书报,由于你定的目标很具体,并能按部就班去做,目标就很容易达到。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人分成两组,让他们去跳高,两组个子都差不多,先是一起跳了六尺,然后把他们分成两组。对一组说:“你们能跳过六尺五寸。”而对另一组说:“你们能跳得更高。”然后让他们分别去跳。结果第一组由于有六尺五寸这样的一个具体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跳得高,而第二组没有具体的目标所以他们只跳过六尺多一点,不是所有的人都跳过了六尺五寸。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第一组有一个具体目标,他们有个瞄准的方位,所以更容易接近成功。

激励人生每一天

如果人的一生对于理想只是想想而已,不曾给自己定个目标,没有可以瞄准的靶位,当然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如果明确地设立了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你才能真正感觉到,强大的推动力正在鞭策自己去到达目的地。

7.不盲从他人,以成功的心态去做事

有许多人总是失败,并不是他不可能成功,也不是他不渴望成功,甚至他还非常渴望成功。可他为什么会失败呢?这就因为他只看到了别人的成功,盲目追随他人的成功方式,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果让自己的人生定位摇摆不定,不能以成功者的心态把握自己,最终必定一事无成。

明人赵世显说,再难的事,只要专心致志,即“有志”,就能做成,但如果“分心”,即三心二意,就会失败。再远的路,慢慢走下去,也能到达目的地,为什么要急于求成呢?

清人申居郧说,树枝一动,上面的所有叶子就会跟着乱动。心志一散漫,所有的思虑就都会变成妄想。

以上这两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做事要集中精力,不能盲从他人,如果你能以成功者的心态去完成你要做到的事,心无旁骛地追求你的目标,那么,你就有最大的可能实现它。但是,假如你设置了目标,却总感觉别人的目标更好,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轻易盲从他人,可能终其一生地不断努力也无济于事。

有一次,一个人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是不是我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浪费呢?我已经三十多岁了,真的没有太多的精力追逐我的梦想了。”

法布尔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个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有志青年。”

这人说:“是啊,我热爱科学,曾经从事了几年的科学研究;然后,我又看到了许多大作家非常有名望,于是,我又想到去搞文学创作。可是,因为基础不好,我并没有太大的成就;而后,我又想像我的朋友一样,在音乐和美术上有所突破,我把我几乎全部的时间都用上了,可是,您也看见了,我现在依然没有任何成就,自己还非常疲惫。”

法布尔笑了笑说:“我告诉你一个方法,那就是你一定要找你最擅长的一面,比如研究科学,你就专心致志地研究。你可以把文学、音乐和美术当成爱好,当成生活的调味剂。不要看见他人的成功,就轻易地盲从,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要在所有方面都有所成功,那是不可能的事,而当你以成功者的心态,执著地追求一个目标,你就会成功的。”

这人听后若有所思,回去后,他果断地选择了做个科学研究者,再不盲从他人,随意更改自己的目标,最后,他果然很有成就。

[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

歌德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选择,绝不会因为别人的荣耀而盲从他人,只有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你才能做得更好。”

其实,歌德的话对我们非常有启示。现代的生活存在着太多的诱惑,比如有的人为自己定下了做科学家的目标,但科学研究工作很枯燥,他看到别人经商赚了很多钱,于是,也想下海经商,他又看到了做明星很赚钱,又想朝娱乐界发展,结果到了最后却一无所成。如果做事三心二意,目标随着别人的成就更换的话,那么,你的目标恐怕穷其一生也无法完成。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说:“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和最大秘密,是把精力和资力完全集中于所干的事。一旦开始干哪一行,就要决心干出名堂,要出类拔萃。”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集中精力,以成功者的心态去达到自己的目标。

我们来看下面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有人正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时,亨利便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忙。

他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锯掉再钉上去。”于是,他找来了锯子,还没有锯两三下又撒手了,说要把锯锉快些才能做得更快。

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他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又得先磨快斧头。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亨利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他回来了。

亨利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他曾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不过,他认为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古法语是绝不可能的。亨利后来又发现,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此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可这就更加旷日废时了。

亨利的一生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他的先辈为他留下了一些本钱。他拿出十万美元投资办一家煤气厂,决定做个企业家。可造煤气所需的焦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他看到煤矿赚钱多,又决定办煤矿。他以九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这次又不走运,因为采矿用机械的耗资很大,他又想,做煤矿机械制造业肯定赚钱。因此,亨利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八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做着这个,又觉得做那个会赚钱,结果一事无成。

亨利的一生之所以失败,就是他爱盲从他人,不能专心地做事。从他要给人帮忙所做的一系列事,就证明他不是一个专心致志朝目标努力的人;而从他后来学习到做事业,更是看出他盲目追随他人的本质。其实,亨利也是希望自己成功的人,从他废寝忘食的学习就能看到这一点,可是,如果他不能确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不能以成功者的心态来做,那么,一切都没有任何作用。

成功的心态,关键在于做事的执著,如果连这一点也做不到,整天想着别人做的好,就盲目跟随他人,甚至不顾自己的条件,那么除了失败,肯定不会有更好的结果。

激励人生每一天

学会定位,学会为自己选择目标,更需要我们以成功者的心态去实现,必须兼具高远志向和实现目标的专心致志。特别是专注如一的精神,更有利于你的成功。

微信搜“酷匠好书”,关注后发作品名称,免费阅读正版全文!更新最快!
快捷键:空格键-向下翻页并进入下一章、左右键【 ← → 】直接进入上/下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了
  • Aa
  • Aa
  • Aa
  • Aa
  • Aa